职业培训,顾名思义就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为出发点,以促进就业为落脚点的培训。“三性”是指职业培训的针地性、有效性、实用性。“三性”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就业率的高低,而就业率高低又反过来影响着培训的效果。
职业培训的针对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要围绕市场转,那么同样,在实行“市场调节就业”的方针下,培训工作也应力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1.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无论是职业学校还是培训机构,都应该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当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息,通过劳动力交流会和对企业用工信息的分析整理,来得出当前及至今后一个时期,劳动力市场最紧缺的工种岗位是什么?最缺少的技术工人是哪几类?从而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专业,确定培训项目。这样培训出来的人员才能为市场所接受,为企业所需要。
2.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职业培训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来组织实施。由于目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加大教学培训所产生的“时滞”因素,使得劳动者在选择参加教学培训项目时的当期确定性与结业后能否就业的不确定性形成很大矛盾。如有的专业在选择决定时还非常紧缺,但到结业后市场又变得相对过剩。所以,培训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3.可试行“对口培训”或“委托办班”。这是达到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这就需要培训机构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既要跑市场,更要跑企业;尤其要多跑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用工单位。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来协议开展“对口培训”或“委托办班”。这样,培训的针对性就不言而喻,最终的结果是劳动者、用工单位和培训机构皆大欢喜。
职业培训的有效性
要让学员通过培训能真正学到一项本领,并成为其就业和生存的手段。严格把握教学培训的质量关,是提高培训有效性的前提保障。
1.要严格审核办学条件。人社部门要严密制定好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和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与标准,严把资格审批关。如对教学场所要实地去察看,看其是否达到规定面积和条件;对师资人员要既看文凭,又要看聘用合同,查验其是否具备执教资格,对不符合教学培训条件的坚决不予批准。从而在此基础上确保教学培训的有效性。
2.要恰当制定施教方式。失业人员参加培训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学到一项本领,用于就业谋生。因此,在职业培训中,除了专业项目一定要切合市场需求外,教师在备课施教时也一定要掌握学员这种心理状况,要结合专业设置和学员的年龄、文化、理解和接受能力等状况,合理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时安排,并随时作调整。讲课要力求通俗,少讲理论,突出实用性。这样,培训的有效性就会更加凸显。
3.要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针对目前不少教学培训机构条件简陋、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的状况,作为举办单位一定要加大资金投入,对师资不足的要及时招聘;缺少教学仪器的要及时购买;设施陈旧落伍的要及时更新,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培训的条件,保证教学课时足,保证仪器设施全,保证实习时间多,从而保证学员能有效学到适应市场竞争就业的真本领。
职业培训的实用性
如果说培训的落脚点是为了促进就业,那么培训的最大实用性也就是实现就业。否则,技术学得再好、再多,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职业培训要在较高的就业成功率中去实现其实用性。
1.用人单位要履行好社会责任。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不仅仅来看于企业自身的努力,更重要是来自于国家的政策保障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因此,在当前就业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多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在用工时适当降低年龄、文化等条件,多招收一些经过培训的、专业基本对口的下岗失业人员,使他们感到学得值得,有用武之地,使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2.合理制定工资价位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目前,工资价位的高低,已成为劳动者选择职业的重要标准,成为劳动者是否去努力争取实现就业的动力源泉。因此,制定合理的工资价位已成为促进就业的一大杠杆。一方面,确保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在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贯彻执行,试用期内也应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以确保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劳动力工资指导价位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体现付出与回报相一致。
3.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制度,切实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目前有不少用工单位对社会保险政策执行得不尽人意。有的身份观念还严重存在,凡临时工均不参保;有的干脆内定数量指标,不论企业职工多少,每一年限量投保,按参加工作时间次序“排队”投保。凡此种种都成为制约劳动者就业的一条门槛。因此,要提高职业培训的成功率,进而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就必须监督企业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制度,为广大劳动者的就业之路扫清障碍。
鲁ICP备16044541号-16